中部“黑马”,为什么又是它?

中部“黑马”,为什么又是它?

  坐标安徽合肥,10月13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取得重要进展——偏滤器原型部件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在此之前,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大科学装置的突破,无疑推动我国进一步巩固了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引领全球的地位。问题是,为什么又是合肥?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脑机接口、人机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揭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揭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该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该成果8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揭开月背“神秘面纱”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揭开月背“神秘面纱”

  近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有了新发现。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的玄武岩样品研究,揭示了月幔的“超还原”状态。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内部组成的认识,也为理解月球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坚持,或是放弃,聊一聊那些离开科研的人们

​坚持,或是放弃,聊一聊那些离开科研的人们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1822天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认清自己最关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