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提到:“我们正在与中国方面协商此事,希望能得到使用稀土永磁材料的许可。中方希望得到保证,确保这些材料不会用于军事用途,而它们显然只会用于人形机器人。”
这一表态不仅将中美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角力推向台前,更折射出贸易战背景下中美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与利益纠葛。
今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对钐、钆、铽、镝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深谋远虑。稀土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且相关物项兼具军民两用属性。国际社会对敏感物资实施管控本就是通行做法,中国也是在全球供应链安全面临挑战之际,强化战略资源掌控的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中重稀土加工领域占据无可撼动的优势地位。2023年全球约90%的精炼稀土源自中国,这种产业主导权,赋予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话语权。通过合理管控出口,中国既能保障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又能精准对美国关税大棒予以有力回击。
马斯克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商业版图横跨电动汽车、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作为特斯拉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承载着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然而,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作为机器人伺服电机的核心部件,单台擎天柱需耗用3.5千克,中国的出口管制给这一宏大计划蒙上阴影。
马斯克寻求中国稀土许可,确实是他的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若无法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擎天柱量产将严重受阻,不仅影响特斯拉技术创新进程,更可能使其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错失先机。
然而,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商业诉求与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交织、盘根错节,让问题的解决困难重重。
尽管马斯克信誓旦旦承诺稀土仅用于民用机器人生产,然而在科技军事化倾向日益明显的当下,此类保证难免令人存疑。美国在科技领域长期秉持国家安全优先原则,诸多民用技术最终都被用于军事用途。
此外,马斯克作为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不仅为特朗普的胜任豪掷千金,更是牵头推动美国政府改革。尽管马斯克与特朗普政策存在分歧,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美国对华政策存在的深层矛盾。但马斯克的政治背景,使得中国在处理相关申请时不得不慎之又慎。
马斯克作为美国商业巨头,其旗下星链系统长期服务于美国与北约军事体系,在中美战略竞争态势下,稀土材料一旦流入其手中,恐存在转用于对华不利的潜在风险。
稀土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中国迈向制定规则者的关键一步。通过主动掌握资源话语权,中国在全球科技资源博弈中占据了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如若随意开先河,中国手中的底牌会越来越少。
因此,有网友建议将稀土供应与产业转移挂钩,明确要求马斯克将擎天柱机器人的生产基地迁至中国,通过技术落地、产业本土化的方式,在保障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马斯克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生动写照。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为维系全球霸权,推行一系列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以贸易霸凌手段重塑全球经济秩序。这种倒行逆施不仅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更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行径,中国见招拆招,从对等加征关税到实施关键资源出口管制,每一步举措都展现出战略定力与务实智慧。此次稀土管制,正是中国在贸易科技博弈中掌握主动权的有力证明。正如美国曾试图以芯片技术遏制中国发展,中国也通过稀土管控,对美国霸凌行为进行有力反制。
马斯克申请稀土许可一事虽尚无定论,但这一事件再次印证,在贸易战中,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经贸科技领域利益深度交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中国而言,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与推进国际合作间找到平衡,是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对美国而言,摒弃零和思维,尊重市场规律与国际规则,才是破局之道。
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型企业,特斯拉在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时,其擎天柱机器人量产计划都举步维艰。由此不难推断,美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在这一政策影响下,处境只会更加艰难。这些中小企业往往资源和抗风险能力有限,在关键原材料供应受限的情况下,生产经营或会陷入停滞,技术研发进程也会被严重拖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特朗普政府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期,特朗普政府透出口风,表示要降低中国的关税,这或许表明他开始正视当前的贸易局势。美国无法将中国打趴下,反而受了重伤。一味地打贸易战、加征关税并不能让美国获利,适时调整关税政策,恢复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往来,才是缓解美国企业压力、稳定国内经济的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