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

协和“4+4”培养出的董医生,医术如何?

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当下,公众对于协和“4+4”试点班的疑问主要指向两点:一是这一模式招录的门槛是否过低;二是将原本八年或更长时间的医学专业学习全部压缩到四年,培养出的医生临床实力是否有限,对病人又是否负责。

“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来源:视觉中国

协和“4+4”培养出的董医生,医术如何?

参考美国的医学培养模式

谁也没想到,国内探索多年的“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出圈,竟是因为董某。

国内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包括“5+3”(5年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研究生教育)和八年制本博连读等,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则是参考美国的医生培养体系。在美国,面向非医学的本科毕业生,攻读四年医学课程之后即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英文缩写为MD)。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头部院校实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2018年,协和“4+4”试点班的医学教育改革开启。2019年,董某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的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了协和“4+4”试点班,成为首批17名学生中的一员。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首批学生来自37所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院校。协和“4+4”试点班的招生文理兼收。2019—2023年,共录取148人,其中理科专业128人,主要包含生物及相关专业104人,占比达70.3%,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其他理科专业24人,占16.2%。另有工科专业14人、经济学3人,以及农学2人和文学1人,专业背景涉及园艺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以及西班牙语。

展开全文

报告指出,招生分为初审和复试两个阶段。复试阶段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环节参照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组织全面细致,由来自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专门的复试题库,重点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深度、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只有最合格的候选人才能进入试点班”。

面试环节,包括多轮迷你面试(MMI)和专家面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医学职业的理解以及他们在知识、人文素养、医学抱负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

此外,根据北京协和“4+4”试点班2019年招生简章,申请者还需满足几个“基本门槛”:第一,毕业于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当年的院校名单中包括了哥伦比亚大学,但不包括董某毕业的巴纳德学院。公开资料显示,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附属学院,也是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学院。

第二,必须在本科期间修完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逻辑思维等课程,共计至少66学分,生物学学分要求最多,至少要达到15学分,其次是化学与物理;第三,要提供英语成绩证明,同时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第四,需要2名医学相关学科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信。

从这些流程来看,协和“4+4”试点班的录取规则相当严苛,申请者需要集齐“成绩顶尖+修满医学预科相关学分+医学相关推荐信+严格的理论笔试+面试”这五大“神龙”才能顺利入学。

“从形式上来说,协和医学院与美国医学院的入学要求几乎是一样的。”正在美国南部某医学院就读“4+4”的医学生张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前述报告指出,早在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成立之初,就希望全面推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但由于当时中国本科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协和医学院的需求,因此决定先实施八年制,以衔接医学预科教育、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相比,上海交大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2025年,浙大创办“巴德年医学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成”的精英培养模式。

“需要的是公开、公正”

学医之前,张渡在加州某顶尖大学读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和生物。他说,美国高校不设医学本科专业,学医必须通过“4+4”的模式,申请者本科期间至少要修完生物、化学、数学等多门预科课程,对他而言,由于生物是本科专业之一,所以80%的预科课程都包含在本专业课程里。但如果是经济学、艺术等其他专业学生要学医,修满本专业课程之余,还要额外花时间修完医学预科课程。“正常修完要2—3年,非常非常辛苦。”他强调。最终,张渡为了本科阶段修完双学位和医学预科课程,还延期毕业了一年。

彭志勇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危重病医学系助理教授,在美国接受过临床训练并通过了美国行医执照考试,因此对美国的医学培养模式非常熟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本科在校成绩和MCAT成绩是进入“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讲,申请者至少应是所在学校排名前10%的学生,MCAT考试更被很多医学生戏称为“地狱难度”,淘汰率高达90%以上。

即使如此,在张渡看来,MCAT也只是“一张入场券”。美国MCAT考试满分是528分。张渡说,美国医学院的门槛差不多是515分,要想冲击顶校则至少要达到520分,绩点要达到3.9(满分4.0),他的分数是522。但这些“敲门砖”之外,医学院还非常看重申请者的本科医学相关经历,如有实验室经历、发过能证明科研能力的署名文章,特别是长期的医院志愿者经验,推荐信也至关重要。

彭志勇解释,美国之所以在本科后再开展专业医学教育,其出发点是:本科毕业生一般已经二十多岁了,心智成熟,对于未来是否选择将医学作为终身职业有更清晰的认知与抉择。医学教育周期很长也很苦,在国内,很多高中生在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迈入医学教育的大门。一些人很快发现对学医不感兴趣又中途放弃,一些人虽然坚持下来了,但心中始终缺乏激情,“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需要特别慎重”。从这一角度而言,“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是没错的,但必须有足够严密和高标准的筛选机制。

为了证明自己对从事医学职业有足够的信念感,在美国就读的学生会在本科阶段利用暑假,或毕业后专门用整整1—2年的“间隔年”去医院进行长期志愿服务。推荐信则由志愿时接触到的医生提供,美国虽不一定要求推荐信必须由医学教授撰写,“但有医学教授的推荐信会加分不少”。

在彭志勇看来,与考试和绩点不同,志愿服务与推荐信证明的是申请人的品质,“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对病人有同情心与怜悯心,只有长期在志愿服务中接触到病人,医生才能观察到学生是否有这样的品质,也可以判断其个性是否适合做医生。我们在这方面强调的不足”。

目前,关于协和“4+4”试点班的热议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提供医学教授推荐信的要求,为有关系的“医学世家”大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缺乏人脉的普通学生。但多位专家指出,推荐信其实是国外医学申请中的“基本操作”,国内的问题是,只说要有推荐信,但缺乏配套的医学志愿服务体系和传统。

或是考虑到这一点,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时将医学推荐信改为: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的推荐信。但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历年的招生简章可以发现,从2019年到2025年,协和“4+4”试点班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门槛逐渐降低,从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扩展到前100名,同时在2023年增加了U.S.NEWS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

正是在这一年,巴纳德学院被纳入拟招收本科毕业生的院校列表。根据U.S. News公布的2025年全美文理学院排名,巴纳德学院排第14位。另外,从2020年起,协和“4+4”试点班还取消了对绩点的硬性要求。而对于其自主出题的笔试难度,是否能与美国MCAT对标,多位专家也对此表示怀疑。

“MCAT是一个全美统一的规范化考试,国内由于‘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正处于小范围试点,难以形成统一的试卷,但至少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选拔标准,选拔和考核必须公正而严谨。”彭志勇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林剑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多种途径吸纳优秀人才,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真正有志于成为医生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医学培养体系是件好事。但核心在于,任何一个入口都要严格把关,确保标准清晰并得到执行。国内若要推广“4+4”模式,必须在制度设计中设置严格的考核与淘汰机制,杜绝可能产生的不公平或权力交易的空间。

董某是否满足协和招生简章里公布的所有申请要求?在经济学专业学习期间修够了多少预科学分?笔试和面试成绩如何?“这些只要一公示出来,所有杂音和疑问立刻就会自动消失。”一位接近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她分析说,公众需要的是流程公开、公正,拒绝“关系户”。北京协和医学院应立即对外公开“4+4”试点班的招生及培养的具体情况,包括笔试和面试的更为详细的流程与考核内容。未来,也应及时公开这些学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结业考核成绩。“这个考核是全国统一的,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坐标系,来判断和传统‘5+3’或八年制相比,协和‘4+4’试点班的临床实力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比其他医学生弱,这是对公众疑问最好的回应。”

协和“4+4”培养出的董医生,医术如何?

桂林医学院医学生毕业前的临床技能考核。图/中新

能否培养出胜任临床的医生?

除了招录的疑问,更让每个普通人焦虑和担忧的一点是:学制缩短之后,能否培养出胜任临床的合格医生?

2025年4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卢永平等人发表在《基础医学与临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现有数据显示,协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八年制模式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略低于传统八年制学生。

在协和的传统八年制培养模式下,前2.5年,学生需先在清华大学进行医学预科学习,主要学习数、理、化、生物等基础课程。此后,学生回到协和医学院本部,进行1.5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从第五年开始,正式进入临床医学阶段的学习,包括临床课程、临床见习与实习,见习和实习各一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最后8个月进行科研,完成论文。

李俊然是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2015级八年制学生。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协和“4+4”试点班的学生相当于提前在本科阶段完成了最初2.5年的预科学习,将八年级学生5年半的学习内容压缩到了4年内,“单从知识的学习本身,这个压力增加不算太多,因为原本我们传统医学生就一直在吐槽,觉得理论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精简与压缩”。他认为,对“4+4”试点班的学生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同时兼顾临床与科研。

根据前述报告对协和“4+4”试点班培养方案的介绍,第一年设立了“器官-系统-功能(OSF)”整合模块。该创新模块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对基础医学阶段的11门课程进行了重构,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组织,并建立了10个整合课程模块。第二年开设核心临床模块课程,仍按照学科和临床科室划分。第三年和第四年为临床实践,开始轮转。此外,科研训练贯穿试点项目培养的全过程。

李俊然发现,近四五年来,国内医学生“卷”科研的情况愈演愈烈。他那一届时,除了少数致力于科研的同学,大多数人按部就班,临床实习结束才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且论文不需要盲审。但从2020级开始,各大医学院普遍提出毕业至少要发表一篇SCI论文,“如果想去好一点的三甲医院求职,尤其是浙江、广东、四川等地的大三甲,一篇SCI是绝对不够的”。

大环境的变化下,无论是医院里的晋升,还是医学院里的求学,“重科研、轻临床”的趋势都越发明显。“我们当年在临床实习,都是整天泡在病房里,早上7点左右就到,晚上5点多下班,每个科室要轮一个月,跟着主治医生查房,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过程,只有接触到真实的病人,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应该如何诊疗。病人不是按照教科书的章节来生病的,这种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扎实的。”李俊然说。

因此,在他看来,很多医学生被迫投入大量精力在科研上,原本对临床就有忽视的情况,“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短学制下,学生对临床的关注就更有限了。

据媒体统计,董某在协和医学院期间,曾参与多领域研究,涉及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与其一起合作发表研究的作者包括骨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邱贵兴,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东等。网传为董某毕业论文的《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则涉及医疗影像领域,其扉页显示董某指导老师为邱贵兴。

不同于董某,更多接受“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学生没有如此突出的论文成果。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马骏等发表的《临床医学专业“4+4”毕业生临床胜任力培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指出,相较八年制等其他类型临床医学专业博士,上海交大“4+4”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发表论文压力大。

该文章还指出,北美的医学院校主要培养目标聚焦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毕业后教育,而我国规培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在发展和完善中,对于医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被提前到了学校教育中,如何将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有效衔接,有待商榷。

彭志勇解释,美国的“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中,MD只是医学院的第一学位,如果致力于科研,需要在完成“4+4”后再单独进行三四年的科研训练,以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但现在国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将二者混在一起,导致“一些人临床没有学好,科研也没有做好”。

此外,多位专家指出,无论是“4+4”“5+3”还是八年制,真正的临床经验的积累都是在规培阶段,规培三年的时间绝对不能被压缩。“三年已经是最低期限了,医学是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周期缩短了,以后一辈子的职业生涯都会有缺陷。”彭志勇说。

高磊是美国一名心脏科临床医生,也是北美华人医师联盟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2022年,他曾发表过一篇《论中国医生的培训》的文章。文中称,美国医学生想参加规培,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匹配系统,经历多道程序,培训期间,还有相当高的淘汰率。

此外,该文章还指出,美国各科住院医师皆需依据量化指标接受统一考核,整个流程不由政府直接管理,而是由多家非营利组织协同监督。例如,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审委员会、美国内科学会和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共同制定并执行标准,确保全国范围内的培训质量与流程保持一致。通过这样严密、有序的培训体系,医生在完成培训后,能独当一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前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协和引入“4+4”模式本身是好事,不应一概否定。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优化制度,让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无论学士还是博士都能获得更充分的医学训练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关注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职业发展与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新知识的渠道和支持机制。

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董某莹目前已不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规培,现职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培阶段)。就协和“4+4”试点班引发的诸多疑问,记者以短信和电话形式,联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mcgh.com/1716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