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小米辞退被外界称为“雷军接班人”的王腾一事,似乎再无下文。就连王腾以前几乎天天发的微博,也像是忽然被封冻,微博置顶位置,还挂着“两个好消息”。

小米辞退被外界称为“雷军接班人”的王腾一事,似乎再无下文。就连王腾以前几乎天天发的微博,也像是忽然被封冻,微博置顶位置,还挂着“两个好消息”。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人们依然在猜测王腾的下一步情况,比如传闻他要去京东。结果,京东赶紧出面回应:没这回事,不存在的。

他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校友动态”栏目,也撤下了对他的介绍页面。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许多人记得王腾。不仅因为他是小米旗下Redmi品牌的总经理,还因为他是一名“网红”高管。他经常通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并且频频与老板雷军互动,因此被称作“小米二号网红”,坊间一度称其为“小米太子”,有“大帝”之姿。

然而,一份白纸黑字、措辞严厉的内部通报,让走王腾的小米高层之路,在距离小米“权力中枢”仅一步之遥的地方,按下了停止键。

如今,一切头衔归零。

展开全文

据财新网消息,9月8日,一则落款为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内部通报显示,因为王腾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决定予以辞退。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这份话少但调儿狠的通报,迅速引发行业震动,也将这位网红高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向以“温良平和”示人的雷军,在对“太子”的处理上,使出了“雷霆手段”。

在通报文件中,小米方面严厉指责王腾“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存在利益冲突”等行为,这种公开指控,对于一位高管来说,几乎意味着“社会性死亡”。然而,对于具体违规和利益冲突事项,小米却选择性留白。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听上去,事情似乎并不简单。小米的通报与王腾的道歉与辟谣虽然接踵而至,却无法消除外界的猜疑,反而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几分神秘色彩。

而这场通报背后,众多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泄密风险,也引起关注。

01

屡次泄密,雷军挥泪斩“太子”

通报发布后,关于王腾泄密的各种故事版本如期而至。

据财新网报道,市场流传出多个泄密版本,包括王腾向3家外部机构提供小米汽车定价策略、供应链成本等核心数据,换取咨询费共计187万元;王腾窃取机密产品有偿提供给数码博主跑分等。

对此,小米公司没有回应,而王腾则迅速予以否认。他在微博上称:“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有失职行为,在深刻反省中,但没有做违法行为!”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无论真相如何,小米与王腾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事件定性为“违纪”,而非“违法”。

不过,王腾“管不住嘴”“爱泄密”等前科问题,再次被网友和媒体拿出来“公开处刑”。

2022年4月,王腾因为提前透露Redmi K50标准版发布时间,最终被小米认定为二级泄密事件。他因此受到内部警告、取消当年晋升资格、扣罚5000元绩效奖金及季度考核分10分的处罚。

这也是王腾唯一一次被广大网友知晓且被“记录在案”的泄密事故。

之后的日子里,雷军和小米其他高管频频在不同场合提及王腾的“泄密”,但这更像是饭桌上的老梗,常说常新。但敲打也好,狂欢也罢,似乎都进一步坐实了王腾的“大嘴巴”形象。

去年6月,雷军在直播中,也曾开玩笑称王腾“动不动泄密被罚款”,还在视频里让他承诺保密,请全网网友监督。同年10月,小米15系列发布前夕,手机产品经理魏思琪更是专门赠送王腾一件 “谨言慎行”T恤,警示其遵守保密纪律。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王腾的泄密问题,似乎成了小米公司内部的一个梗。2025年6月19日,小米公关部负责人王化海发微博称,收到“保密办单独送来的保密协议”,他在评论区补充道,“刚刚去看了下,王腾也收到了!放心了!”。本月初,王化回复网友评论时仍调侃 “为了避免让王腾爆料,让他休假了”。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旧梗重提时,剧情进行了急转弯。

这次,小米是真的翻脸了。老板的敲打、同事的调侃消失了,只有字字严厉、标点符号都透着谨慎的公文通报,以及错愕的网友。

王腾被踢出局,朝夕之间,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或是被封禁,或是被设置为私密,“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这则微博认证信息则悄然不见,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也将其从“校友风采”中撤去。

大公司往往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对于小米这样的科技大厂尤甚。不过,由于此前诸多的保密梗,让人始终像隔着防烫手套端铁锅,消解了泄密这件事本身的滚烫。直到这一次,网友才意识到,王腾此次触到了小米的“逆鳞”。

作为雷军眼中的“爱将”、小米中层的“明日之星”,雷军对王腾的处理,像极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桥段。

02

“大帝”的崛起:

九年职场逆袭与流量光环

从入职到被辞退,王腾在小米度过了9年。9年时间,他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年轻有为的中层核心干部,从产品经理蜕变为网红高管,堪称互联网行业的“职场爽剧”范本。

上一个如此为人所知的小米“爽剧男主”,还是雷军。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加入小米前,王腾曾在OPPO担任产品战略经理,还一度以“米黑” 自居。在雷军与周鸿祎的公开争执中,他“挺周踩雷”的言论,至今仍是米粉热议的话题。

直到2016年,29岁的王腾通过雷军亲自面试,从广东北上北京,加入小米担任手机部产品经理,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加入小米阵营后,王腾的晋升之路是“嗖”的一声,堪称“火箭速度”。

2019年,王腾升任手机部产品总监;次年3月,王腾被调至Redmi产品团队任总监,主导开发了Redmi K40等爆款产品。2021年11月,王腾再赴河南分公司负责区域销售工作。

2023年8月底,王腾重返集团总部,晋升速度再次加快。同年9月,王腾出任Redmi品牌发言人兼市场部总经理;3个月后,出任Redmi品牌总经理,随后又兼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副总经理,分管电商与零售市场。2024年12月,王腾正式晋升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同时仍兼任Redmi品牌总经理。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此时的王腾,距离小米“权力中枢”仅一步之遥。今年王腾在小米的职级已经达到21级,而小米的最高级别为22级。

更重要的是,他如此年轻,出生于1987年的王腾,今年才38岁。在雷军多次提及的“高管年轻化战略”中,摆在王腾面前似乎是无限坦途。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王腾几乎是个六边形战士。在同事眼里,王腾能力强、懂产品也懂市场。老板雷军更是不吝嘉奖,称王腾是少有的“六项全能”型年轻干部。在米粉眼里,王腾讨喜,是自己在小米的唯二“人脉”。抽象的网友为他“黄袍加身”,加冕为“大帝”。

“大帝”之称奠基于2019年,彼时雷军入驻抖音,以“千亿总裁”身份与粉丝交心,并引发热烈反响。在雷军的带动下,小米高管纷纷“出道”,把社交媒体玩得风生水起。

王腾迅速被流量选中,他敢说敢怼,个性也自然亲和。在Redmi发布会上,王腾把小米称作友商,还亲自diss老板雷军,“小米15卖挺贵”。在社交媒体上,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红邻居的小学生向他喊话,要求K80定价不要太贵,不然要用“OPPO A5炸王腾”,王腾则回复“瑟瑟发抖”,颇有些能屈能伸的味道

随着这些“故事”在网络上走红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为王腾“黄袍加身”,在“王腾有大帝之姿”“雷军是军,王腾是王”等一系列梗中,将其塑造为倒反天罡的代表。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年轻人通过王腾玩梗,似乎完成了一场对于职场秩序的解构。但这并不妨碍王腾以及小米公司因此而获得了足够的曝光和声量。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双赢的事情。

谁也没有想到,老板的肯定、网友的爱戴,终究被公司红线绊倒。“大帝”的光环粉碎,一代网红高管就此折戟,只留下唏嘘不已的米粉,半天没能缓过神来。

03

严防死守,人心难防

小米长期以来颇受泄密困扰,在小米SU7汽车正式发布前,网络上曾流传一组小米汽车实车拍摄照片,调查后发现是3名员工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导致该消息在网上扩散。

甚至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设计稿,也曾遭泄露,泄密的相应下游供应商被罚100万元,雷军后来回复,对泄密事件零容忍。

不止小米,古今中外,泄露商业秘密始终是企业的“不可触碰的逆鳞”。三星因为商业秘密和台积电势同水火,吉利则因为怀疑威马窃取其商业秘密,对簿公堂。

仅在近期,全球范围内关于“商业”秘密的指控与诉讼接连上演:马斯克公开指责推特(现X平台)员工窃取x AI公司核心产品Grok聊天机器人的代码,转投竞争对手OpenAI;苹果指控OPPO以高薪挖角 Apple Watch 核心工程师,怂恿其窃取健康传感器等商业机密。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这些案例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真相,商业社会的“谍战”永不停歇。

波耐蒙研究所长期研究由于员工疏忽、蓄意破坏、可信合作伙伴导致的内部风险等问题,这是导致公司泄密和损失的重要原因。据该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波耐蒙内部风险成本报告》,全球公司的内部风险成本持续上升,年平均成本达到1740万美元(高于2023年的1620 万美元)。而要控制每一起内部风险事件,相关公司平均要花费21.1万美元。

公司规模越大,泄密等内部风险越高。该报告显示,对于员工人数在 2.5万至 7.5万之间的公司来说,内部风险的年度平均成本高达2620万美元。

越是大型公司,越是前沿行业,信息的价值越含金量越高。

例如,在动辄“百亿补贴”的互联网领域,如果竞争对手能够获取某家企业的补贴策略,便可针对性调整比例,哪怕只有1%的优化,便可省下是千万元乃至亿元级别的资金。

因此,大型科技公司对于商业秘密不可谓不重视,甚至到了严防死守的地步。

例如,在员工入职环节,公司会要求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在工作权限管理上,也会严格限制信息查看与下载权限;针对关键岗位员工,还需额外签署专项保密条例;甚至也会专门成立“廉政部”“职业道德委员会”等机构,随时对员工“泄密、舞弊”等行为进行调查,并定期进行通报,以此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全网高呼“小米太子你糊涂啊”,他被辞退揭开大厂的头号隐患

然而,即便不少公司试图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防护体系,仍然无法防止被泄密的风险。尤其对于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其规模、业务特性与保密需求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因此更难以规避商业秘密泄露问题。

先说内部大公司多层级、跨部门的组织架构,导致核心信息需在多个环节流转,“知情权” 与“保密权”的平衡难度较大。以小米为例,全集团员工人数超过4万人,员工层级共10个等级核心部门超过10个,大量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协作,都建立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之上。但是,大公司人员流动频繁,员工可以将“内化于心”商业秘密,随离职行为转移至新任职企业,在职员工也可能因利益诱惑、情绪波动等因素,主动或无意泄露秘密。

而在外部,越是大型企业,越是依赖上下游合作与外部机构协作。以智能手机为例,其至少包含2000多个精密零件,这意味着一家手机公司至少拥有数百家核心供应商。

这还仅手机业务,像小米这样的巨头,还有笔记本、大家电、以及汽车等业务,每项业务都需要与大量供应商通力协作。外部合作伙伴越多,商业秘密外泄的风险敞口就越大。

而且,大公司更热衷于使用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这也导致其时常遇网络攻击与工具漏洞带来的安全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同行的竞争和人性的弱点永远无法被消除。越是大型公司,其信息商业价值越高,越容易被竞争对手或咨询机构觊觎。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大型公司在信息管理方面构建的铜墙铁壁,或许防得住外部窥探,却难抵内部员工人心的摇摆。

目前,外界还不清楚这次雷军挥泪“斩”王腾的详细原因,但无论如何,那个被雷军唤作“腾总”的青年人,现在得新换一个外号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143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