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第12届香山论坛上,国防部长董军出席开幕式并发言,强调了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着挫败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与此同时,前来参加对话的美方代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明确表态,称中美应该多接触,避免危机的发生。美方能够主动寻求对话固然是好事,但美方同样应该想清楚,如今的这个局面不是美方主动给的,而是中方通过实力赢得的。

第12届香山论坛上,国防部长董军出席开幕式并发言,强调了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着挫败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与此同时,前来参加对话的美方代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明确表态,称中美应该多接触,避免危机的发生。美方能够主动寻求对话固然是好事,但美方同样应该想清楚,如今的这个局面不是美方主动给的,而是中方通过实力赢得的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中方的统一决心有实力做支撑】

中方有底气,美国充满“焦虑”

经过近20年发展,香山论坛已经升级为全球安全对话的重要平台,各国代表来这里,本质是想看清当前国际局势的走向。

中国在这个场合强调统一的决心,强调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到底是说给谁听的,美方应该对此心知肚明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美国近年来不断在台海搞小动作——军售、政客窜访、“模糊战略”下的实质支持,这些行为早已触碰了中国的红线。

中方的强硬表态,既是警告,也是对美国挑衅的正面回应,换句话说,中国不是在“放狠话”,而是在陈述事实: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径,都会遭到解放军的坚决反制。

反观美国代表所谓的“沟通论”,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缓冲”,施灿德说“缺乏沟通会加剧误判”,但他没说的是,美国过去几年在台海、南海的种种操作,恰恰是在主动制造“误判”——比如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这些行为本身就在破坏台海的和平稳定。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展开全文

【美方的表态是片面的】

美方所谓的“对话”,更像是希望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保持克制”,而不是真正解决分歧。

这种“只谈沟通、不谈行动”的态度,暴露了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它希望中国接受美国设定的规则,却不愿反思自己破坏规则的行为。

中国能在香山论坛上发出“统一最强音”,底气来自哪里?说到底是实力的提升。

过去几年,中国在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解放军常态化战巡台海、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让美国意识到“台海牌”越来越不好打。

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越来越广泛,多数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让美国的“干涉”成本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美国的“战略收缩”是全方位的】

中国的斗争,教会了美国“平等对话”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施灿德在论坛上提到“美中应避免危机,需要新的对话模式”,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细想却有些讽刺。

美国长期以来何曾真正与其他国家平等对话过?从贸易战中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到科技领域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再到国际事务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逻辑,美国习惯了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定义规则”。

它所谓的“平等对话”,往往是“美国提条件,其他国家服从”的单向输出。

只不过,中国的“斗争”,恰恰打破了这种傲慢,比如在贸易战中,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没有妥协,而是采取了反制措施,同时对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大投入;

在科技领域,美国的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半导体、5G等产业的发展让美国意识到“脱钩”行不通。

这些斗争的结果,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它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有能力、有意志维护自身利益的新兴大国。

正因如此,美国才会在近期释放一些“缓和”信号,比如新任防长赫格塞思罕见表示“美国无意与中国冲突”,再比如现在施灿德呼吁“不设前提对话”。

这些表态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重新判断:它意识到,继续强硬对抗只会让自己付出更高代价,而通过对话管控分歧,或许能避免最坏的结果。

但问题在于,美国的“转变”更多是策略性的调整,而非根本立场的改变,它依然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依然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限制,依然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长期目标。

这种“表面缓和、实质对抗”的做法,恰恰说明美国的“平等对话”诉求,本质上还是想以更低的成本维持霸权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关税战,美国已经显露出颓势】

美国的衰落是必然,中国一定能赢到最后

美方的这种“首鼠两端”心态,根源在于美国的衰落,这不是某一个事件导致的,而是其长期透支国力的结果

从经济上看,美国过去二十年沉迷于“金融游戏”,制造业大量外流,国内贫富差距拉大;

从科技上看,美国虽然仍保持领先,但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反而激发了中国的创新动力;

从军事上看,美国维持全球军事存在的成本越来越高,却难以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这种“过度扩张”让它的资源捉襟见肘。

当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让美国逐渐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收缩”——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到处“搞事情”,而是更关注如何保住现有的优势。

但收缩不等于放弃。美国依然想通过“印太战略”、“北约东扩”等方式维持影响力,依然想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着100多国代表,中方发出统一最强音,美方表态:中美要多交流

【美国仍在通过军事手段维持影响力】

这时候,中国的态度很关键: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退缩,正如中方多次传递过的信号——“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相比之下,美国的“零和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盟友对它的“保护费”要求不满,发展中国家对它的经济剥削怨声载道,长此以往,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只会进一步下降,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307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