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后,俄军在乌克兰修建了进可攻、退可守的苏罗维金式防线。在扎波罗热、顿涅茨克州俄控区,都构建了苏罗维金式三层防御体系。每一层防线都涵盖了地雷、火炮、无人机、龙牙防线、战壕等多道防御体系,且每一道苏罗维金式防线都有三层大纵深防御阵地。如此严密的防御,让乌军在进攻时举步维艰。
乌军如今面临着“攻击,攻不动,防御守不住”的尴尬局面。任何反击行动,都要先突破俄军的地雷阵封锁。而日本此时向乌克兰提供日本产地雷探测器及处理哑弹的带起重机五十铃卡车,日本ALIS探雷器在柬埔寨、波黑等多个国家有探测记录且精确率较高,还通过海上自卫队与乌克兰合作分享海上扫雷技术,这无疑是在给乌军“雪中送炭”。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或许是其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军事存在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技术援助,日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军事事务中,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然而,这种介入也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不满,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毕竟,俄罗斯已经研发出新型无人机,装备有自动捕捉目标和战斗部空爆功能,专门打击前沿阵地高价值目标,特别是日本大型探测和扫雷设备。日本此举无疑是在“玩火”,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寒冬降临:极端气候对战场的双重影响
俄罗斯媒体报道,今年将会迎来20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季,这种极端寒冷气候将对俄乌战场的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预测今年冬季,俄罗斯与乌克兰大部分地区气候将会在零下25度以下。
对于俄军来说,寒冷的冬季并非全是坏事。土地坚硬使得俄军重型机械化部队可以快速移动,保持机动性。在进攻时,摩托车突击分队配合光纤无人机远程打击的渗透式打法,可能会在坚硬的土地上发挥更大的威力。光纤无人机和摩托车突击队打信息化的空地协同,找准空子后利用夜间和植被掩护发动多路突袭渗透战斗,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或许能在寒冬中找到突破口。
然而,寒冷的冬季也给双方带来了诸多挑战。野战工事挖掘变得非常困难,电子战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等都会快速耗尽电力。坦克装甲车辆、军用卡车和皮卡会出现防寒防冻、油料问题以及维修困难等问题。同时,植被大面积减少,对于俄军渗透式攻击会出现不利情况,乌军也更容易发现俄军的行动。
从更深层次来看,寒冷的冬季也考验着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谁能更好地解决士兵的防寒保暖、装备的维护保养以及物资的供应等问题,谁就能在寒冬中占据优势。对于乌克兰来说,本来就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寒冬的到来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俄罗斯虽然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也需要应对各种困难。
此外,有人质疑俄罗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打仗,而不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模式和优势。俄罗斯的优势在于军事,打仗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俄罗斯不仅在俄乌战场打仗,还向非洲、中东地区大批出口雇佣军集团,控制非洲的各种矿山和资源。对于俄罗斯大部分偏远地区和次要区域的男性来说,参军打仗的高额工资奖金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