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北京市民近日反映,身边发现隐翅虫,有人因徒手揉搓隐翅虫,出现红斑、脓包等皮炎症状。“医院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翻倍”“以为自己被烫伤3天后才知是隐翅虫”等话题也在网上引发关注。就市民关心的隐翅虫防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阮文科。
记者:隐翅虫会主动叮咬人吗?为什么揉搓后会出现皮炎症状?
阮文科:隐翅虫分布范围广,种类较多,其中可导致皮炎的毒隐翅虫共有20余种。隐翅虫皮炎的主要致病源为隐翅虫素,其pH值为1~2,属于强酸性,而人体的pH值约为7。如果接触到人体皮肤,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产生瘙痒、刺痛,出现红斑、脓包,消退以后还容易留疤。隐翅虫素不是由隐翅虫自身产生,而是由雌虫体内寄生的一种共生菌产生,雄虫则无毒。不过,公众一般无法分辨雌雄虫,遇到隐翅虫都应该谨慎。隐翅虫皮炎不是通过叮咬传播的,而是人直接把虫体揉碎在皮肤上,才释放了隐翅虫素。搓揉的动作幅度越大,皮炎的形状越多样、皮肤受损的面积越大。因此,遇到隐翅虫不要揉搓拍打,将其轻轻吹走或弹走就好。
记者:预防隐翅虫皮炎应该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阮文科:隐翅虫喜欢潮湿,对光特别是对荧光有较强的趋性。建议市民避开潮湿的地方,户外人员避免接触丛林,穿着长衣长裤,尽量减少皮肤裸露。此外,楼房低层或胡同平房住户也应该注意防护,夜间尽可能关好门窗,睡觉时最好关闭光源。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及时用肥皂水冲洗,或者用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如果依然感觉不适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外涂相关药物。
记者:近期隐翅虫在北京的活跃程度如何?
阮文科:隐翅虫成虫数量与湿度密切相关,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隐翅虫大量繁殖和活跃。隐翅虫喜欢白天活动,很少飞行,不过暴雨之前的闷热以及光照可刺激其飞行。今年夏天以来北京多雨,湿度较大,隐翅虫相对活跃。不过,北京即将向秋冬季的干燥天气转换,隐翅虫数量会逐渐减少,不会大范围蔓延,公众不必恐慌。
责任编辑: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