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北约多国代表、欧盟主席冯德莱恩通话后,核心议题聚焦于如何在寒冬来临前,支撑起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欧盟迅速承诺提供紧急能源援助,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也纷纷响应跟进。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乌克兰能源系统遭受重创的残酷现实。过去三年间,俄罗斯持续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展开轰炸,致使全国约一半的供电供热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
欧洲对乌克兰的能源援助,主要围绕抢修、互联、加固三条主线展开:
抢修工作刻不容缓。欧盟正协助乌克兰修复被炸毁的发电厂,目标是恢复2.5吉瓦的电力,这约占乌克兰冬季电力需求的15%。德国提供的20亿欧元援助中,有5亿专门用于升级电网防护技术和修复变电站。
互联方面,欧盟将乌克兰电网接入欧洲大电网,使乌克兰最高可进口2.1吉瓦电力,约占其需求的12%。如此一来,即便扎波罗热核电站出现问题,电力缺口也能得到部分弥补。
加固则是着眼于长远规划。欧盟计划助力乌克兰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预计新增1.5吉瓦装机容量,将可再生能源总量提升约四分之一。例如在医院安装太阳能板、建设分布式能源点,使能源系统更加分散,增强抗打击能力。
那么,乌克兰的能源短缺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呢?
乌克兰的能源短缺问题全面且紧迫。天然气供应方面,乌克兰过冬需要13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目前库存仅有约110亿立方米,明显不足。更糟糕的是,本国天然气产能大幅下降约60%。俄罗斯有针对性地轰炸气田和处理厂,导致乌克兰每年天然气产量减少约80亿立方米。
电力供应也极度紧张。数据显示,俄军一两波空袭所摧毁的发电能力,乌克兰需要花费整个夏天才能恢复。今年10月,基辅及9个州已开始实行轮流停电措施,部分地区每天固定时段断电。无奈之下,乌克兰政府不得不将2025 – 2026年的供暖季缩短一个月,以节省能源。
然而,欧洲的能源援助并非单纯出于善意,背后隐藏着现实的利益考量。
欧洲的能源援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乌克兰的燃眉之急。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够维持医院、避难所等关键场所的基本运转;太阳能板等分布式能源使局部地区减少对主干电网的依赖。
但欧盟在援助的同时也有附加条件。欧盟要求乌克兰加速能源市场改革,计划在2027年初使其电力市场与欧盟完全“并轨”,这意味着乌克兰需遵循欧洲的定价和监管规则。
援助资金的使用也受到限制。据悉,约60%的资金必须用于购买欧洲的天然气,而欧洲天然气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一成以上。这一举措既帮助了乌克兰,也为欧洲能源企业带来了利益。
美国也趁机扩大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填补俄罗斯断供造成的市场缺口。
由此可见,能源援助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送温暖”范畴,成为一场各方利益博弈的地缘政治较量。
乌克兰能源部长坦言,当前形势“非常严峻”。欧盟的援助如同为一艘正在漏水的船拼命舀水,虽能让人暂时免于沉没,但若无法修复船底的破洞,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归根结底,乌克兰所渴望的,不仅仅是熬过这个冬天的天然气,更是重新掌握自身能源命运的主导权。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