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日,引发网络热议的大学教授郭伟因涉嫌学历学术造假,被立案调查。据了解,郭伟1976年生,此前为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江科大”)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有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多重头衔。

江科大官网显示,其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的行业特色型高等学校,且为江苏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事发前,郭伟已在江科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博导两年。

目前,江科大官网已查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

界面新闻独家联系到郭伟带过的唯一一位博士林楚,试图还原其在江科大的所见所闻、以及发觉郭伟的名不副实后无奈退学的经历。

11月,听闻郭伟被揭发,林楚忍不住发出质问,“我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发现问题,难道其他人都发现不了吗?”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学校的什么人在引进人才的审核中“放了水”。

但江科大何以出现如此乌龙,尚无答案。

东窗事发

听说曾经的导师被带走调查,林楚一点也不意外。他起初有一种欣喜,再之后是难过,为自己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伤神。“我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林楚说。

他是郭伟的第一个博士生,“相当于开山弟子”,林楚这样形容。2024年,他进入江科大材料学院。跟他同一年进来的还有一位女硕士生。

郭伟更早一年进入江科大。根据林楚的了解,2023年郭伟作为国家A类创新人才被引进校园,名义上前后共带过两届(4位)硕博研究生。但实际上,只有林楚和师妹算是郭伟正经带过的学生,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最久。

自2024年9月入学到2025年3月退学,林楚在江科大待了半年。2025年11月,郭伟事发后,有人给林楚发来消息,“你走得那么果断,是很明智的。”

林楚后来听同门师妹说,学校在今年9月就已经把郭伟的科研经费停掉。她也是开学后找不到老师,才得知郭伟出事。

11月18日,江科大发布通报称:2025年9月,学校收到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与郭某的聘用协议。

界面新闻从多位学生那里得知,郭伟已被警方带走调查。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

在江科大,郭伟并没有多受欢迎。作为新招来的教授,即使顶着各大头衔,他在选学生时依旧没有优势。“大家对他不了解,没人选。”林楚记得,2023年,郭伟只从别的老师那里分来了两位硕士。但没多久,这两位学生因参与“联培”计划,去了别的高校。

展开全文

2024年的双选会之前,郭伟让林楚给自己做了一个PPT,页面上除他的个人简介和成就展示外,还额外补充了三个招生条件。分别是:具有服从意识;喜欢科研和钻研;女生优先。这在林楚看来是“一堆无理要求”,“尤其最后一条,导致女生不来,男生也不来。”

不过,林楚至今都承认,郭伟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他身高1.6米左右,矮矮胖胖的,但人看起来很随和,有时说话还带一丝幽默,“给人很轻松的氛围”。

但郭伟身上始终传递出一种优越感,总爱显摆自己“多么厉害”,比如有时他会刻意提起在某期刊发表了重要论文的人是他师弟。还说自己和某某主编认识,承诺学生若想发表文章,只要他“打个电话就能搞定”。林楚有时分辨不出,郭伟是真的有实力还是在吹嘘。

但前期,林楚确实被他的言辞唬住了。“他的名头太大了。”

那时,网络上还检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他的百度百科词条也还没创建。查询不到导师信息,林楚还曾产生过疑问。郭伟解释,是他自己不想在网络平台留痕,“作为国家引进回来的高层次人才,我怕被迫害掉。”

目前,郭伟可查的较早之前的曝光内容,是一条由“丽水发布”的抖音号发出的宣传视频。在那条视频中,郭伟的身份是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说自己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16年从国外归来后,他把所学用于国内纳米材料研究。

片中,郭伟穿一身白色大褂,他讲述纳米的奇妙世界,也感谢当地政府助力自己的公司入驻浙江人才大厦。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界面新闻查询,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郭伟持股100%。其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机电成套设备加工;商务信息咨询等。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今年49岁,名下共关联有9家公司,其中1家已注销,4家已吊销,剩余4家仍处于存续状态。此外,他从2021年开始,多次因与个人的民事纠纷及银行的借贷问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等。

其中,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于2022年-2025年先后4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奉贤区税务局认定其为“税收异常非正常户”。

11月19日,界面新闻致电郭伟的两个手机号,均已停机。联系其身边熟识的人,对方听到来意后立即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发短信询问对方“郭伟高中学历”是否属实,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郭教授”

郭伟涉嫌伪造的多重身份被公众所知,最初是源于几张在网络平台流传的聊天截图。里面提到郭伟“是骗子”,只有“高中学历”,还提到被他骗走的国家资产可能涉及上千万。

林楚记得,郭伟曾向他提起过那些经费,“不是600多万就是800多万,总之是大几百万。”直到现在,林楚都习惯称他为“郭教授”。他说,郭伟喜欢被学生这么叫。而他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告知,“要礼貌”,“要尊重导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郭伟近来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其中,《中华英才》杂志于5月发布了关于他的长报道,称他为“科技领军人物”。7月,凤凰网还刊发了郭伟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之前的2月,他还被中国网采访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郭伟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及材料学会/美国杰出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首席独立研究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获得者。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公开资料中,郭伟1994年以685分的成绩成为陕西省高考状元,之后入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他在海外23年。1998年本科毕业后,郭伟即被公派留学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纳米材料,两年后,又去到日本九州大学读博。2006年-2023年,郭伟加入德国国家科学院先进材料及纳米科技学院,还担任德国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

经核查,陕西省1994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名为楚怀湘,其考入的学校为清华大学,与江科大的郭伟无关联。此外,郭伟还称自己本科期间为周惠久院士的学生。但据一位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人透露,周院士于1999年(90岁)去世,80多岁时已不可能再带学生。

至于郭伟所说的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身份,界面新闻联系上了他的一位前同事贺先生。贺先生表示,郭伟在十多年前入职过他们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师,算是领导,技术经理岗位。”

但贺先生所在的公司位于湖南长沙,并非德国。他还记得,郭伟当时入职差不多3个月便离了职,“好像听说是出国了,去了哪里不知道。”他对此次“郭伟事件”感到错愕,“我们三一集团都是要求很高学历的人才能进,他不至于是高中学历吧?”

关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院士证书花高价即可获得,且该工程院也并非学术机构,而是所谓的民间学术组织。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曾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提出的“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理论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但Nature Materials官网查无此人。

郭伟曾经的博士生林楚提到,他对导师深切产生怀疑,即源于一篇论文。让林楚感到诧异的是,那篇文章中有一张作者郭伟的彩色照片,“很明显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时起,他更加坚定自己此前的一些猜测。

界面新闻找出了林楚所说的那篇文献,发现发布该文献的期刊为《Chem Soc Rev》(译为《化学学会评论》),发表于2017年,作者共有4人。其中那位名叫郭伟的作者,位列第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院一位教授。其与江科大的郭伟,确实不是同一个人。

林楚向界面新闻坦言,他对郭伟的怀疑,始于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在现在的他眼里,“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骗子加神棍”。

林楚是跨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期间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他依然看出了郭伟的问题所在。首先暴露的,是他的专业知识。在林楚的印象中,郭伟聊起专业,一点都不像博导,“就比如两个人聊电动自行车,专业的人肯定会分析它的性能,电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谈及它的颜色,描述它的外观。

每一个月,郭伟会开1-3次组会,每次20分钟左右。林楚会做会议记录。他向界面新闻展示了2024年10月,第二次组会的相关内容。在一张白色A4纸的右半侧,林楚当时写下了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乃至香港大学等16所高校的名字。他解释,郭伟曾打算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而参会专家就从那些高校里邀请。

在纸张左半侧的上半部分,他还记下了“复合材料理论模型”“梯度模型”等几个专业名词。再往下,还有两句口号式的话:外树形象,内练基本功;华山论剑,棋逢对手,各显神通。

在林楚看来,郭伟并没有要培养他做科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怕自己暴露,他总是拖着,让我自己看书。”此外,郭教授课题组也没有实验室和器材。至少林楚退学前,他只在综合实验室有一个工位。

郭伟一事引发热议后,有网友提出疑惑——如果郭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他的学生在听课时为什么辨别不出来?

林楚对此回应,“郭教授从来就没上过课。”他提到,原本学校给郭伟安排了面对硕士研究生的两门课,但却被他因“没有时间”而拒掉。

无人知晓

待在江科大的半年,林楚几乎每天都在做杂活。他负责给郭伟做报销工作,“一周五天里有三天找我报销。”其次,还要帮他取快递,做PPT,打印资料等。

正是因为做报销,林楚掌握了很多郭伟的花销证据。他提到,郭伟报销的一些费用中,有花钱为自己做宣传报道的费用,有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出现在某些书里的费用,“还有不存在的实验经费”。

界面新闻拿到的一张时间为2024年10月的发票显示,4项名为“研发和技术服务”外加“测试费”的项目,共花费48000元。但林楚说,郭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这些实验。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实验经费发票。林楚供图。

而那些书籍方面的花销,实则为郭伟自费出版的费用。林楚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多项资料显示,2024年9月29日,郭伟与北京文翰阁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打算出一本名为《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的书。合同中规定,作为甲方,郭伟会以“副主编”身份加入撰写。全书38万字左右,“副主编撰写字数10万字符以上”。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该书会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出版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之前,费用共计4650元。

2024年10月10日,郭伟再次与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书籍名字分别为《错位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这次他以“独著”身份加入编写,每本书的撰写字数为30万字以上,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最终,郭伟支付包括书号、审校、排版、封面设计等在内的费用共计62000元。三本书的总费用,共计186000元。

郭伟是分期进行付款。在每一张签约合同中,他首期付款80%的金额,即49600元,剩下的12400元会等书号下来后再支付。合同中显示,签约书籍均预计在2025年2月出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此前郭伟在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后,便有媒体提到了上述3本自费书籍。在公开报道中,郭伟组建跨学科团队,主讲《位错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等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生”。

事实上,郭伟自费出版的以上3本书均未如期出版。而更早之前他以副主编身份参与撰写的书籍,也查询不到出版信息。郭伟入职江科大后,唯一一个他带过的博士生中途退学,因此,不可能获得“全国优秀博士生”称号。

11月20日,记者致电文翰阁公司与郭伟合同书上所留的李姓编辑电话,无人接听。当日,记者又在不同时段拨打过该电话,对面提醒声始终为“正在通话中”。

了解郭伟的新线索,再次断掉了。

这些年,郭伟像是一个把自己装在壳子里的人。他看起来很神秘。打交道半年,林楚从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帮郭伟取快递很多次,林楚一直都被告知“在楼下等就行”。他和师妹也从没被邀请过聚餐,没听他讲起过自己的家庭。前同事贺先生更不知道他的任何底细。

2025年2月寒假过后,林楚因困扰于没人带自己做科研,找到学院领导倾诉自己的“不满”。他得到的解决方案是更换导师。考虑过后,林楚拒绝了该方案。“郭教授不喜欢那位‘青椒’,我怕那位老师到时候保护不了我。”2025年3月,林楚从江科大退学。

此次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林楚多次强调:若他没有离开江科大,就绝不会吐露这些信息;若郭伟后来没出事,他也将继续保持沉默。这完全是出于自保。

江科大官网后来的公告中,贴出了46名退学学生的名单,林楚的名字就在其中。而退学原因一栏,他写的是“本人申请-家庭原因”。

“农村孩子读到博士太不容易了。”林楚说,他向郭伟申请退学时主动提到经济困难,希望中断学业。而退学的真正原因,他守口如瓶至今。

林楚今年32岁,本科毕业后曾参加过工作,之后又继续读硕、读博。跟一路升学过来的学子比,他大出别人好几岁。从江科大退学后,“又没了应届生身份加持,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全是闭门羹。”

今年7月,林楚终于碰到一所愿意接纳他做科研的高校。但回想起在江科大的日子,他依然觉得很憋屈。“现在看来,国家流失的是资产,但我这一年的时间谁给我弥补?我错过的又何止是一个江科大的博士学位?”

按照林楚之前的设想,顺利的话,他能赶在35岁之前从江科大毕业。为了离父母近一些,他打算回到河北老家一所大专教学。但现在,他的计划被打乱了。“从博士扩招的速度来看,一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赶在35岁之前进入一个大专。”

(应受访者要求,林楚为化名)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郭伟。图片来自网络。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日,引发网络热议的大学教授郭伟因涉嫌学历学术造假,被立案调查。据了解,郭伟1976年生,此前为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江科大”)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有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多重头衔。

江科大官网显示,其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的行业特色型高等学校,且为江苏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事发前,郭伟已在江科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博导两年。

目前,江科大官网已查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

界面新闻独家联系到郭伟带过的唯一一位博士林楚,试图还原其在江科大的所见所闻、以及发觉郭伟的名不副实后无奈退学的经历。

11月,听闻郭伟被揭发,林楚忍不住发出质问,“我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发现问题,难道其他人都发现不了吗?”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学校的什么人在引进人才的审核中“放了水”。

但江科大何以出现如此乌龙,尚无答案。

东窗事发

听说曾经的导师被带走调查,林楚一点也不意外。他起初有一种欣喜,再之后是难过,为自己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伤神。“我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林楚说。

他是郭伟的第一个博士生,“相当于开山弟子”,林楚这样形容。2024年,他进入江科大材料学院。跟他同一年进来的还有一位女硕士生。

郭伟更早一年进入江科大。根据林楚的了解,2023年郭伟作为国家A类创新人才被引进校园,名义上前后共带过两届(4位)硕博研究生。但实际上,只有林楚和师妹算是郭伟正经带过的学生,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最久。

自2024年9月入学到2025年3月退学,林楚在江科大待了半年。2025年11月,郭伟事发后,有人给林楚发来消息,“你走得那么果断,是很明智的。”

林楚后来听同门师妹说,学校在今年9月就已经把郭伟的科研经费停掉。她也是开学后找不到老师,才得知郭伟出事。

11月18日,江科大发布通报称:2025年9月,学校收到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与郭某的聘用协议。

界面新闻从多位学生那里得知,郭伟已被警方带走调查。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

在江科大,郭伟并没有多受欢迎。作为新招来的教授,即使顶着各大头衔,他在选学生时依旧没有优势。“大家对他不了解,没人选。”林楚记得,2023年,郭伟只从别的老师那里分来了两位硕士。但没多久,这两位学生因参与“联培”计划,去了别的高校。

2024年的双选会之前,郭伟让林楚给自己做了一个PPT,页面上除他的个人简介和成就展示外,还额外补充了三个招生条件。分别是:具有服从意识;喜欢科研和钻研;女生优先。这在林楚看来是“一堆无理要求”,“尤其最后一条,导致女生不来,男生也不来。”

不过,林楚至今都承认,郭伟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他身高1.6米左右,矮矮胖胖的,但人看起来很随和,有时说话还带一丝幽默,“给人很轻松的氛围”。

但郭伟身上始终传递出一种优越感,总爱显摆自己“多么厉害”,比如有时他会刻意提起在某期刊发表了重要论文的人是他师弟。还说自己和某某主编认识,承诺学生若想发表文章,只要他“打个电话就能搞定”。林楚有时分辨不出,郭伟是真的有实力还是在吹嘘。

但前期,林楚确实被他的言辞唬住了。“他的名头太大了。”

那时,网络上还检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他的百度百科词条也还没创建。查询不到导师信息,林楚还曾产生过疑问。郭伟解释,是他自己不想在网络平台留痕,“作为国家引进回来的高层次人才,我怕被迫害掉。”

目前,郭伟可查的较早之前的曝光内容,是一条由“丽水发布”的抖音号发出的宣传视频。在那条视频中,郭伟的身份是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说自己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16年从国外归来后,他把所学用于国内纳米材料研究。

片中,郭伟穿一身白色大褂,他讲述纳米的奇妙世界,也感谢当地政府助力自己的公司入驻浙江人才大厦。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界面新闻查询,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郭伟持股100%。其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机电成套设备加工;商务信息咨询等。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今年49岁,名下共关联有9家公司,其中1家已注销,4家已吊销,剩余4家仍处于存续状态。此外,他从2021年开始,多次因与个人的民事纠纷及银行的借贷问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等。

其中,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于2022年-2025年先后4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奉贤区税务局认定其为“税收异常非正常户”。

11月19日,界面新闻致电郭伟的两个手机号,均已停机。联系其身边熟识的人,对方听到来意后立即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发短信询问对方“郭伟高中学历”是否属实,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郭教授”

郭伟涉嫌伪造的多重身份被公众所知,最初是源于几张在网络平台流传的聊天截图。里面提到郭伟“是骗子”,只有“高中学历”,还提到被他骗走的国家资产可能涉及上千万。

林楚记得,郭伟曾向他提起过那些经费,“不是600多万就是800多万,总之是大几百万。”直到现在,林楚都习惯称他为“郭教授”。他说,郭伟喜欢被学生这么叫。而他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告知,“要礼貌”,“要尊重导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郭伟近来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其中,《中华英才》杂志于5月发布了关于他的长报道,称他为“科技领军人物”。7月,凤凰网还刊发了郭伟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之前的2月,他还被中国网采访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郭伟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及材料学会/美国杰出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首席独立研究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获得者。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公开资料中,郭伟1994年以685分的成绩成为陕西省高考状元,之后入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他在海外23年。1998年本科毕业后,郭伟即被公派留学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纳米材料,两年后,又去到日本九州大学读博。2006年-2023年,郭伟加入德国国家科学院先进材料及纳米科技学院,还担任德国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

经核查,陕西省1994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名为楚怀湘,其考入的学校为清华大学,与江科大的郭伟无关联。此外,郭伟还称自己本科期间为周惠久院士的学生。但据一位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人透露,周院士于1999年(90岁)去世,80多岁时已不可能再带学生。

至于郭伟所说的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身份,界面新闻联系上了他的一位前同事贺先生。贺先生表示,郭伟在十多年前入职过他们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师,算是领导,技术经理岗位。”

但贺先生所在的公司位于湖南长沙,并非德国。他还记得,郭伟当时入职差不多3个月便离了职,“好像听说是出国了,去了哪里不知道。”他对此次“郭伟事件”感到错愕,“我们三一集团都是要求很高学历的人才能进,他不至于是高中学历吧?”

关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院士证书花高价即可获得,且该工程院也并非学术机构,而是所谓的民间学术组织。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曾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提出的“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理论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但Nature Materials官网查无此人。

郭伟曾经的博士生林楚提到,他对导师深切产生怀疑,即源于一篇论文。让林楚感到诧异的是,那篇文章中有一张作者郭伟的彩色照片,“很明显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时起,他更加坚定自己此前的一些猜测。

界面新闻找出了林楚所说的那篇文献,发现发布该文献的期刊为《Chem Soc Rev》(译为《化学学会评论》),发表于2017年,作者共有4人。其中那位名叫郭伟的作者,位列第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院一位教授。其与江科大的郭伟,确实不是同一个人。

林楚向界面新闻坦言,他对郭伟的怀疑,始于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在现在的他眼里,“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骗子加神棍”。

林楚是跨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期间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他依然看出了郭伟的问题所在。首先暴露的,是他的专业知识。在林楚的印象中,郭伟聊起专业,一点都不像博导,“就比如两个人聊电动自行车,专业的人肯定会分析它的性能,电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谈及它的颜色,描述它的外观。

每一个月,郭伟会开1-3次组会,每次20分钟左右。林楚会做会议记录。他向界面新闻展示了2024年10月,第二次组会的相关内容。在一张白色A4纸的右半侧,林楚当时写下了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乃至香港大学等16所高校的名字。他解释,郭伟曾打算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而参会专家就从那些高校里邀请。

在纸张左半侧的上半部分,他还记下了“复合材料理论模型”“梯度模型”等几个专业名词。再往下,还有两句口号式的话:外树形象,内练基本功;华山论剑,棋逢对手,各显神通。

在林楚看来,郭伟并没有要培养他做科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怕自己暴露,他总是拖着,让我自己看书。”此外,郭教授课题组也没有实验室和器材。至少林楚退学前,他只在综合实验室有一个工位。

郭伟一事引发热议后,有网友提出疑惑——如果郭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他的学生在听课时为什么辨别不出来?

林楚对此回应,“郭教授从来就没上过课。”他提到,原本学校给郭伟安排了面对硕士研究生的两门课,但却被他因“没有时间”而拒掉。

无人知晓

待在江科大的半年,林楚几乎每天都在做杂活。他负责给郭伟做报销工作,“一周五天里有三天找我报销。”其次,还要帮他取快递,做PPT,打印资料等。

正是因为做报销,林楚掌握了很多郭伟的花销证据。他提到,郭伟报销的一些费用中,有花钱为自己做宣传报道的费用,有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出现在某些书里的费用,“还有不存在的实验经费”。

界面新闻拿到的一张时间为2024年10月的发票显示,4项名为“研发和技术服务”外加“测试费”的项目,共花费48000元。但林楚说,郭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这些实验。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实验经费发票。林楚供图。

而那些书籍方面的花销,实则为郭伟自费出版的费用。林楚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多项资料显示,2024年9月29日,郭伟与北京文翰阁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打算出一本名为《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的书。合同中规定,作为甲方,郭伟会以“副主编”身份加入撰写。全书38万字左右,“副主编撰写字数10万字符以上”。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该书会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出版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之前,费用共计4650元。

2024年10月10日,郭伟再次与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书籍名字分别为《错位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这次他以“独著”身份加入编写,每本书的撰写字数为30万字以上,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最终,郭伟支付包括书号、审校、排版、封面设计等在内的费用共计62000元。三本书的总费用,共计186000元。

郭伟是分期进行付款。在每一张签约合同中,他首期付款80%的金额,即49600元,剩下的12400元会等书号下来后再支付。合同中显示,签约书籍均预计在2025年2月出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此前郭伟在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后,便有媒体提到了上述3本自费书籍。在公开报道中,郭伟组建跨学科团队,主讲《位错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等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生”。

事实上,郭伟自费出版的以上3本书均未如期出版。而更早之前他以副主编身份参与撰写的书籍,也查询不到出版信息。郭伟入职江科大后,唯一一个他带过的博士生中途退学,因此,不可能获得“全国优秀博士生”称号。

11月20日,记者致电文翰阁公司与郭伟合同书上所留的李姓编辑电话,无人接听。当日,记者又在不同时段拨打过该电话,对面提醒声始终为“正在通话中”。

了解郭伟的新线索,再次断掉了。

这些年,郭伟像是一个把自己装在壳子里的人。他看起来很神秘。打交道半年,林楚从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帮郭伟取快递很多次,林楚一直都被告知“在楼下等就行”。他和师妹也从没被邀请过聚餐,没听他讲起过自己的家庭。前同事贺先生更不知道他的任何底细。

2025年2月寒假过后,林楚因困扰于没人带自己做科研,找到学院领导倾诉自己的“不满”。他得到的解决方案是更换导师。考虑过后,林楚拒绝了该方案。“郭教授不喜欢那位‘青椒’,我怕那位老师到时候保护不了我。”2025年3月,林楚从江科大退学。

此次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林楚多次强调:若他没有离开江科大,就绝不会吐露这些信息;若郭伟后来没出事,他也将继续保持沉默。这完全是出于自保。

江科大官网后来的公告中,贴出了46名退学学生的名单,林楚的名字就在其中。而退学原因一栏,他写的是“本人申请-家庭原因”。

“农村孩子读到博士太不容易了。”林楚说,他向郭伟申请退学时主动提到经济困难,希望中断学业。而退学的真正原因,他守口如瓶至今。

林楚今年32岁,本科毕业后曾参加过工作,之后又继续读硕、读博。跟一路升学过来的学子比,他大出别人好几岁。从江科大退学后,“又没了应届生身份加持,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全是闭门羹。”

今年7月,林楚终于碰到一所愿意接纳他做科研的高校。但回想起在江科大的日子,他依然觉得很憋屈。“现在看来,国家流失的是资产,但我这一年的时间谁给我弥补?我错过的又何止是一个江科大的博士学位?”

按照林楚之前的设想,顺利的话,他能赶在35岁之前从江科大毕业。为了离父母近一些,他打算回到河北老家一所大专教学。但现在,他的计划被打乱了。“从博士扩招的速度来看,一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赶在35岁之前进入一个大专。”

(应受访者要求,林楚为化名)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郭伟。图片来自网络。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日,引发网络热议的大学教授郭伟因涉嫌学历学术造假,被立案调查。据了解,郭伟1976年生,此前为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江科大”)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有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多重头衔。

江科大官网显示,其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的行业特色型高等学校,且为江苏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事发前,郭伟已在江科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博导两年。

目前,江科大官网已查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

界面新闻独家联系到郭伟带过的唯一一位博士林楚,试图还原其在江科大的所见所闻、以及发觉郭伟的名不副实后无奈退学的经历。

11月,听闻郭伟被揭发,林楚忍不住发出质问,“我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发现问题,难道其他人都发现不了吗?”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学校的什么人在引进人才的审核中“放了水”。

但江科大何以出现如此乌龙,尚无答案。

东窗事发

听说曾经的导师被带走调查,林楚一点也不意外。他起初有一种欣喜,再之后是难过,为自己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伤神。“我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林楚说。

他是郭伟的第一个博士生,“相当于开山弟子”,林楚这样形容。2024年,他进入江科大材料学院。跟他同一年进来的还有一位女硕士生。

郭伟更早一年进入江科大。根据林楚的了解,2023年郭伟作为国家A类创新人才被引进校园,名义上前后共带过两届(4位)硕博研究生。但实际上,只有林楚和师妹算是郭伟正经带过的学生,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最久。

自2024年9月入学到2025年3月退学,林楚在江科大待了半年。2025年11月,郭伟事发后,有人给林楚发来消息,“你走得那么果断,是很明智的。”

林楚后来听同门师妹说,学校在今年9月就已经把郭伟的科研经费停掉。她也是开学后找不到老师,才得知郭伟出事。

11月18日,江科大发布通报称:2025年9月,学校收到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与郭某的聘用协议。

界面新闻从多位学生那里得知,郭伟已被警方带走调查。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

在江科大,郭伟并没有多受欢迎。作为新招来的教授,即使顶着各大头衔,他在选学生时依旧没有优势。“大家对他不了解,没人选。”林楚记得,2023年,郭伟只从别的老师那里分来了两位硕士。但没多久,这两位学生因参与“联培”计划,去了别的高校。

2024年的双选会之前,郭伟让林楚给自己做了一个PPT,页面上除他的个人简介和成就展示外,还额外补充了三个招生条件。分别是:具有服从意识;喜欢科研和钻研;女生优先。这在林楚看来是“一堆无理要求”,“尤其最后一条,导致女生不来,男生也不来。”

不过,林楚至今都承认,郭伟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好”。他身高1.6米左右,矮矮胖胖的,但人看起来很随和,有时说话还带一丝幽默,“给人很轻松的氛围”。

但郭伟身上始终传递出一种优越感,总爱显摆自己“多么厉害”,比如有时他会刻意提起在某期刊发表了重要论文的人是他师弟。还说自己和某某主编认识,承诺学生若想发表文章,只要他“打个电话就能搞定”。林楚有时分辨不出,郭伟是真的有实力还是在吹嘘。

但前期,林楚确实被他的言辞唬住了。“他的名头太大了。”

那时,网络上还检索不到关于郭伟的任何信息,他的百度百科词条也还没创建。查询不到导师信息,林楚还曾产生过疑问。郭伟解释,是他自己不想在网络平台留痕,“作为国家引进回来的高层次人才,我怕被迫害掉。”

目前,郭伟可查的较早之前的曝光内容,是一条由“丽水发布”的抖音号发出的宣传视频。在那条视频中,郭伟的身份是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说自己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16年从国外归来后,他把所学用于国内纳米材料研究。

片中,郭伟穿一身白色大褂,他讲述纳米的奇妙世界,也感谢当地政府助力自己的公司入驻浙江人才大厦。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界面新闻查询,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郭伟持股100%。其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机电成套设备加工;商务信息咨询等。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今年49岁,名下共关联有9家公司,其中1家已注销,4家已吊销,剩余4家仍处于存续状态。此外,他从2021年开始,多次因与个人的民事纠纷及银行的借贷问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等。

其中,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于2022年-2025年先后4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奉贤区税务局认定其为“税收异常非正常户”。

11月19日,界面新闻致电郭伟的两个手机号,均已停机。联系其身边熟识的人,对方听到来意后立即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发短信询问对方“郭伟高中学历”是否属实,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郭教授”

郭伟涉嫌伪造的多重身份被公众所知,最初是源于几张在网络平台流传的聊天截图。里面提到郭伟“是骗子”,只有“高中学历”,还提到被他骗走的国家资产可能涉及上千万。

林楚记得,郭伟曾向他提起过那些经费,“不是600多万就是800多万,总之是大几百万。”直到现在,林楚都习惯称他为“郭教授”。他说,郭伟喜欢被学生这么叫。而他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告知,“要礼貌”,“要尊重导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郭伟近来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其中,《中华英才》杂志于5月发布了关于他的长报道,称他为“科技领军人物”。7月,凤凰网还刊发了郭伟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之前的2月,他还被中国网采访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郭伟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纳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及材料学会/美国杰出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欧洲知名材料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首席独立研究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no50 Awards获得者。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公开资料中,郭伟1994年以685分的成绩成为陕西省高考状元,之后入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他在海外23年。1998年本科毕业后,郭伟即被公派留学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研究纳米材料,两年后,又去到日本九州大学读博。2006年-2023年,郭伟加入德国国家科学院先进材料及纳米科技学院,还担任德国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

经核查,陕西省1994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名为楚怀湘,其考入的学校为清华大学,与江科大的郭伟无关联。此外,郭伟还称自己本科期间为周惠久院士的学生。但据一位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人透露,周院士于1999年(90岁)去世,80多岁时已不可能再带学生。

至于郭伟所说的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身份,界面新闻联系上了他的一位前同事贺先生。贺先生表示,郭伟在十多年前入职过他们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师,算是领导,技术经理岗位。”

但贺先生所在的公司位于湖南长沙,并非德国。他还记得,郭伟当时入职差不多3个月便离了职,“好像听说是出国了,去了哪里不知道。”他对此次“郭伟事件”感到错愕,“我们三一集团都是要求很高学历的人才能进,他不至于是高中学历吧?”

关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院士证书花高价即可获得,且该工程院也并非学术机构,而是所谓的民间学术组织。

公开资料显示,郭伟曾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提出的“孪晶界密度与强度非线性关联”理论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被国际同行称为“郭氏模型”。但Nature Materials官网查无此人。

郭伟曾经的博士生林楚提到,他对导师深切产生怀疑,即源于一篇论文。让林楚感到诧异的是,那篇文章中有一张作者郭伟的彩色照片,“很明显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时起,他更加坚定自己此前的一些猜测。

界面新闻找出了林楚所说的那篇文献,发现发布该文献的期刊为《Chem Soc Rev》(译为《化学学会评论》),发表于2017年,作者共有4人。其中那位名叫郭伟的作者,位列第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院一位教授。其与江科大的郭伟,确实不是同一个人。

林楚向界面新闻坦言,他对郭伟的怀疑,始于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在现在的他眼里,“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骗子加神棍”。

林楚是跨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期间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他依然看出了郭伟的问题所在。首先暴露的,是他的专业知识。在林楚的印象中,郭伟聊起专业,一点都不像博导,“就比如两个人聊电动自行车,专业的人肯定会分析它的性能,电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谈及它的颜色,描述它的外观。

每一个月,郭伟会开1-3次组会,每次20分钟左右。林楚会做会议记录。他向界面新闻展示了2024年10月,第二次组会的相关内容。在一张白色A4纸的右半侧,林楚当时写下了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乃至香港大学等16所高校的名字。他解释,郭伟曾打算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而参会专家就从那些高校里邀请。

在纸张左半侧的上半部分,他还记下了“复合材料理论模型”“梯度模型”等几个专业名词。再往下,还有两句口号式的话:外树形象,内练基本功;华山论剑,棋逢对手,各显神通。

在林楚看来,郭伟并没有要培养他做科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怕自己暴露,他总是拖着,让我自己看书。”此外,郭教授课题组也没有实验室和器材。至少林楚退学前,他只在综合实验室有一个工位。

郭伟一事引发热议后,有网友提出疑惑——如果郭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他的学生在听课时为什么辨别不出来?

林楚对此回应,“郭教授从来就没上过课。”他提到,原本学校给郭伟安排了面对硕士研究生的两门课,但却被他因“没有时间”而拒掉。

无人知晓

待在江科大的半年,林楚几乎每天都在做杂活。他负责给郭伟做报销工作,“一周五天里有三天找我报销。”其次,还要帮他取快递,做PPT,打印资料等。

正是因为做报销,林楚掌握了很多郭伟的花销证据。他提到,郭伟报销的一些费用中,有花钱为自己做宣传报道的费用,有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出现在某些书里的费用,“还有不存在的实验经费”。

界面新闻拿到的一张时间为2024年10月的发票显示,4项名为“研发和技术服务”外加“测试费”的项目,共花费48000元。但林楚说,郭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这些实验。

独家|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他从未上过课

实验经费发票。林楚供图。

而那些书籍方面的花销,实则为郭伟自费出版的费用。林楚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多项资料显示,2024年9月29日,郭伟与北京文翰阁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打算出一本名为《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的书。合同中规定,作为甲方,郭伟会以“副主编”身份加入撰写。全书38万字左右,“副主编撰写字数10万字符以上”。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该书会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出版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之前,费用共计4650元。

2024年10月10日,郭伟再次与文翰阁公司签署了《著作出版合同》,书籍名字分别为《错位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这次他以“独著”身份加入编写,每本书的撰写字数为30万字以上,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最终,郭伟支付包括书号、审校、排版、封面设计等在内的费用共计62000元。三本书的总费用,共计186000元。

郭伟是分期进行付款。在每一张签约合同中,他首期付款80%的金额,即49600元,剩下的12400元会等书号下来后再支付。合同中显示,签约书籍均预计在2025年2月出版。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此前郭伟在获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后,便有媒体提到了上述3本自费书籍。在公开报道中,郭伟组建跨学科团队,主讲《位错理论》《晶体塑性强化机制》《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等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生”。

事实上,郭伟自费出版的以上3本书均未如期出版。而更早之前他以副主编身份参与撰写的书籍,也查询不到出版信息。郭伟入职江科大后,唯一一个他带过的博士生中途退学,因此,不可能获得“全国优秀博士生”称号。

11月20日,记者致电文翰阁公司与郭伟合同书上所留的李姓编辑电话,无人接听。当日,记者又在不同时段拨打过该电话,对面提醒声始终为“正在通话中”。

了解郭伟的新线索,再次断掉了。

这些年,郭伟像是一个把自己装在壳子里的人。他看起来很神秘。打交道半年,林楚从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帮郭伟取快递很多次,林楚一直都被告知“在楼下等就行”。他和师妹也从没被邀请过聚餐,没听他讲起过自己的家庭。前同事贺先生更不知道他的任何底细。

2025年2月寒假过后,林楚因困扰于没人带自己做科研,找到学院领导倾诉自己的“不满”。他得到的解决方案是更换导师。考虑过后,林楚拒绝了该方案。“郭教授不喜欢那位‘青椒’,我怕那位老师到时候保护不了我。”2025年3月,林楚从江科大退学。

此次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林楚多次强调:若他没有离开江科大,就绝不会吐露这些信息;若郭伟后来没出事,他也将继续保持沉默。这完全是出于自保。

江科大官网后来的公告中,贴出了46名退学学生的名单,林楚的名字就在其中。而退学原因一栏,他写的是“本人申请-家庭原因”。

“农村孩子读到博士太不容易了。”林楚说,他向郭伟申请退学时主动提到经济困难,希望中断学业。而退学的真正原因,他守口如瓶至今。

林楚今年32岁,本科毕业后曾参加过工作,之后又继续读硕、读博。跟一路升学过来的学子比,他大出别人好几岁。从江科大退学后,“又没了应届生身份加持,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全是闭门羹。”

今年7月,林楚终于碰到一所愿意接纳他做科研的高校。但回想起在江科大的日子,他依然觉得很憋屈。“现在看来,国家流失的是资产,但我这一年的时间谁给我弥补?我错过的又何止是一个江科大的博士学位?”

按照林楚之前的设想,顺利的话,他能赶在35岁之前从江科大毕业。为了离父母近一些,他打算回到河北老家一所大专教学。但现在,他的计划被打乱了。“从博士扩招的速度来看,一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赶在35岁之前进入一个大专。”

(应受访者要求,林楚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6547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